一、定义:波特五力分析模型(Porter's Five Forces Framework)是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于 1979 年提出的一种用于分析行业竞争态势的工具。它通过考察五种力量的相互作用来评估一个行业的吸引力和竞争环境,这五种力量分别是现有竞争者的威胁、潜在进入者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和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二、各要素详细介绍
- 现有竞争者的威胁(Threat of Existing Competitors)
- 含义:指行业内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激烈程度。这取决于多个因素,如竞争者的数量、行业增长速度、产品或服务的差异化程度等。
- 潜在进入者的威胁(Threat of New Entrants)
- 含义:新企业进入该行业时会对现有企业造成威胁。新进入者可能会带来新的生产能力和资源,抢占现有企业的市场份额,从而加剧竞争。进入壁垒的高低是衡量潜在进入者威胁大小的关键因素。
- 替代品的威胁(Threat of Substitute Products or Services)
- 含义:其他产品或服务对本企业产品或服务的替代性可能带来的威胁。如果替代品能够提供类似的功能且价格更具吸引力,或者在质量、性能等方面更优,那么就会对本企业的产品或服务构成威胁。
-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Bargaining Power of Suppliers)
- 含义:供应商影响企业投入要素(如原材料、零部件、劳动力等)价格和质量的能力。如果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强,企业在采购方面就会处于不利地位。
- 购买者的议价能力(Bargaining Power of Buyers)
- 含义:购买者(客户)影响产品或服务价格、质量和其他交易条件的能力。购买者的议价能力越强,企业的利润空间可能就越受到压缩。
三、波特五力分析的步骤
- 识别五种力量
- 针对企业所在的行业,分别找出现有竞争者、潜在进入者、替代品、供应商和购买者。这需要对行业的市场结构、产业链上下游关系等有清晰的了解。
- 评估每种力量的强度
- 对于现有竞争者的威胁,分析竞争者的数量、行业集中度、产品差异化程度、行业增长速度等因素来确定威胁程度。
- 评估潜在进入者的威胁时,考虑进入壁垒(如资金要求、技术门槛、品牌认知度、政府政策等)和新进入者可能带来的冲击。
- 分析替代品的威胁,要研究替代品的性能、价格、转换成本等因素。
- 对于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要考察供应商的集中程度、所提供产品或服务的重要性、替代品的可获得性等。
- 评估购买者的议价能力,需关注购买者的集中程度、购买量、产品或服务的标准化程度等。
- 绘制波特五力模型图并分析
- 将评估后的五种力量强度以图形的形式展示出来,通常用箭头的大小或线条的粗细来表示力量的强弱。然后综合分析五种力量对企业的影响,判断行业的吸引力和企业的竞争地位。例如,如果现有竞争者威胁大、潜在进入者威胁高、替代品威胁也高,同时供应商和购买者议价能力强,那么这个行业的吸引力就较低,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很大。
四、波特五力分析的局限性
- 静态分析:波特五力模型是基于某一特定时间点的分析,它假设行业结构是相对稳定的。然而,行业环境实际上是动态变化的,新的技术、政策变化、企业战略调整等因素都可能使五种力量的强度发生变化。
- 过于强调宏观因素:它主要关注行业层面的竞争力量,对企业内部的具体能力和资源(如企业文化、管理效率、创新能力等)关注不足。企业的成功往往不仅仅取决于外部竞争环境,内部因素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忽略合作关系:模型侧重于竞争,可能会忽略企业与供应商、购买者之间可能存在的合作关系。在实际情况中,企业可以通过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来降低成本,或者与购买者共同开发新产品来提高竞争力,这些合作方面的因素没有在模型中得到充分体现。